最近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铅超标事件令人震惊。233名幼儿血铅异常、多名教师严重超标,这些数字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反思。作为日常频繁接触的陶瓷餐饮具,其重金属来源主要可以追溯到陶瓷原料和釉料。尽管高温烧制过程中,大部分铅会固定在陶瓷结构中,但仍有少量铅可能通过釉面微孔溶出,进入食物或饮料中。陶瓷餐饮具也有重金属超标的风险。那么选择什么样的陶瓷餐饮具才让人放心?其实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即可。 一、重金属问题。颜色深、釉上彩的产品要慎选 为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现在市场上的陶瓷餐饮具做得都非常精美,特别是花纹和色彩,越来越丰富、鲜艳。颜色越深越鲜艳,重金属超标的可能性就越大。彩釉中主要涉及到铅、镉重金属。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大部分铅会固定在陶瓷结构中,但仍有少量铅可能通过釉面微孔溶出,进入食物或饮料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陶瓷制品》(GB 4806.4-2016)[1]中规定,各类规格陶瓷制品中铅、镉最低限量分别为铅Pb≤0.5mg/L、镉Cd≤0.07mg/L。长期使用重金属不合格的陶瓷餐饮具,这些有害物质则会缓慢溶出,随着食物进入人体,长期摄入会导致重金属在体内蓄积引起慢性中毒。 因此,大家在购买陶瓷餐饮具时,尽量不要选择颜色过深和较为鲜艳的产品。同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陶瓷餐饮具按烧制工艺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釉下彩是将颜料覆盖在釉面下边,釉上彩则是将颜料画在釉面上边。两者相比较,釉上彩重金属超标的风险更高一些。大家在购买有花纹和图案的陶瓷餐饮具时,可以用手摸一摸,如果产品的表面的花纹和图案出是光滑的,那么这款产品就是釉下彩;若花纹和图案处不光滑、有起伏,那么这款产品就是釉上彩,要谨慎选择。 二、外观检测。看外观就可初步判断产品质量 在国家标准《日用瓷器》(GB/T 3532-2022)[2]中,将陶瓷餐饮具分为了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的产品,在外观质量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任何产品都不能存在炸釉、磕碰、裂穿和渗漏等缺陷;成套产品的釉色、花面色泽应基本一致;产品底沿应磨光,放在平面上应平稳。大家在购买陶瓷餐饮具时,可初步进行外观判断。肉眼可见的主要有斑点、色脏、缺釉、裂纹、缺泥、擦伤等,其多与釉面质量有关。除了通过肉眼观察之外,用手触摸也可以进行判断。25项外观缺陷中,疙瘩、坯泡、泥渣、釉面擦伤都可以用手摸出来。如果用手摸起来,表面缺陷较多,边沿不够平整,这样的产品需谨慎购买。 三、吸水率检测。陶瓷碗盘最好到正规商超购买 陶瓷的吸水率是判断陶瓷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吸水率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中吸收水分后容易引起坯体吸湿膨胀,可能产生裂纹或剥落现象,进而影响产品的热稳定性,同时易使水中的脏物和异味补充吸入陶瓷,使用久后产生无法去除的异味,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 现实生活中,可以购买到陶瓷餐饮具的渠道非常多。但是,在非正规渠道购买的无任何标志的产品,其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正规商超销售的产品,一般都来自较大的生产厂家,其产品质量比较有保证。 综上所述,挑选合格的陶瓷餐饮具制品首选大型商超,尽可能选择釉下彩产品,观察产品外观后索要检验报告,关注重金属检测含量是否超标,吸水率项目是否合格。这样挑选的陶瓷制品可放心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