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细说紫砂和陶瓷的本质区别

    时间:2024-04-24 09:33:40    点击量:183
    紫砂和陶瓷虽然同属陶器家族,但它们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
    从材质上看,紫砂是一种介于陶与瓷之间的独特物质。紫砂土含有石英、黏土、云母等成分,相对普通陶土而言氧化铁含量较高,这使得它呈现紫红色或浅紫色,因此得名“紫砂”。而陶瓷则分为陶器和瓷器两大类。陶器通常使用一般黏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在800℃到1100℃左右,质地较为松脆;瓷器则选用高岭土等特定材料,烧成温度在120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400℃,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并且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再来看烧制温度,紫砂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100℃~1200℃左右,这一温度范围正好处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紫砂器不像瓷器那样需要上釉,它本身结构致密,接近瓷化,但又不具备瓷胎那样的半透明性,同时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砂质效果。
    紫砂还有一种特殊的双重气孔结构,这种结构赋予了紫砂器皿透气而不渗水的特性,能够吸收茶香,非常适合用来泡茶。相比之下,施釉的瓷质茶壶就没有这种特性。紫砂壶不仅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而且传热缓慢,不炙手,放在文火上烧煮也不易烧裂,具有良好的冷热急变性能。紫砂泥是宜兴特有的矿产资源,藏于山腹深处,包括紫泥、红泥和绿泥等多种类型,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良好,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陶土。紫砂器作为陶器的一种,在陶器逐渐减少应用之时崭露头角,盛行至今,成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朵奇葩。紫砂制品大多为茶具,无论是民间实用还是博物馆收藏,大部分都是以茶具为主,这也体现了紫砂与茶文化的深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