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离子被誉为“空气中的维他命”,学术性解释:负离子是空气中带负电荷的离子总称,由于这些负离子被氧气所获的比重最大,所以也被称为负氧离子。自然界的放电(闪电)现象、瀑布、森林甚至喷泉、淋浴等都能使周围空气电离,形成大量的负氧离子。
我们通常接触的空气负(氧)离子(Negative air (oxygen) ion,NAI)是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氢离子团的总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湿地是产生空气负(氧)离子的重要场所,在空气净化、城市小气候等方面有调节作用,其浓度水平是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可以说,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负氧离子。
研究表明负离子作为活性氧的重要成员之一,由于其带负电荷在结构上与超氧化物自由基相似,其氧化还原作用强,能够破坏细菌病毒电荷的屏障及细菌细胞活性酶的活性,另外还可以沉降空气中一定的悬浮颗粒物,这就是负离子对我们最大的益处。然而当负离子浓度超过一定量(106个/cm³)时,负离子反过来对集体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环境中的负离子也不是越多越好。
负离子瓷砖概念起源于2010年以前,流行于2010年以后。早在2006年左右,行业就有许多陶瓷企业开始研发负离子瓷砖产品,负离子瓷砖主要是经由釉料或墨水添加负离子粉(由稀土元素、电气石粉等物质组成)产生辐射电离空气中水分子形成。由于负离子的有益作用,故在负离子瓷砖刚一问世便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负离子瓷砖的健康概念,给原本普普通通的瓷砖带来极高的溢价效应,由于成本不高,工艺也不复杂,一时间陶瓷行业竞相上马,市场上在2010年以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各种负离子瓷砖品牌、瓷砖系列和瓷砖产品,这股流行势头大概在2015年左右达到了巅峰。
接下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砖概念的理解加深,以及市场上负离子瓷砖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优势不在、检验标准不一、体验感难以代入、负面口碑上升等等原因,负离子瓷砖的风头逐步下滑,时至今日,陶瓷行业还在坚持玩负离子瓷砖或健康砖概念的品牌已经越来越少。
2021年2月27日,民盟中央公布了拟向全国政协提交的46件大会提案,其中一件名为《关于集中整治伪科技市场,净化科技创新环境》的提案,再一次将负离子瓷砖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大家对负离子瓷砖的再次关注,不过这次的关注点并不简单。
提案指出:“多年来,诸暗物质洗发水、量子挂坠、负离子瓷砖、石墨烯内衣、纳米按摩椅之类的伪科技产品在市场上泛滥成灾,不仅危害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而且冲击了货真价实的科技创新产品,扰乱了科技创新环境。”,这无疑给正在玩健概念以及负离子瓷砖概念的企业或品牌,投下了一颗威力不小的定时炸弹。
实际上消费者包括行业人士对负离子瓷砖的功能性本就分为两派,认同负离子瓷砖功能性的人恒认为负离子大有裨益,不认同负离子瓷砖功能性的人,则认为负离子概念言过其实,只不过玩的是概念包装、夸大其词甚或伪科技。的确,负离子瓷砖甫一上市即引发不少争议,直到今天各种争议仍未平息。
争议包括:
-
负离子瓷砖的功能性尤其是改善环境及人体机能的作用,真的有企业所宣传的价值吗?先不说还有“能治疗脱发的负离子瓷砖”,单单改善空气环境和促进人体机能循环的负离子浓度,就远非负离子瓷砖释放的负离子含量所能达到的。
-
负离子瓷砖所释放的负离子个数、真实有效性以及半衰期,依据检测标准、检测手段、环境参数等方面的不同,都无法得到确切的验证。
-
负离子瓷砖的负离子发生数量及发生原理是矛盾的,即负离子放射量越大其辐射危害性相对就越高,究竟会不会未受其利反受其害?
-
负离子瓷砖不像其它功能性瓷砖,比如石墨烯发热瓷砖等,负离子瓷砖看不见也摸不着,无法让使用者有确切的感知和体验感,只能靠厂家提供的检测数据说话。
-
关于负离子瓷砖的检测标准、检测单位、检测器材、检测数据等等五花八门,所谓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也基本是生产厂家或相关品牌在主导话语权。
看来负离子瓷砖的问题的确不少,但企业敢于发扬产品创新的精神,以及消费者对功能性瓷砖的产品需求是不容否认的。怎样摘掉扣给负离子瓷砖“伪科技”的这顶帽子?恐怕还是要从虚虚实实当中去找答案。
|